这两天,网上一段视频火了。黑龙江大庆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,其愤怒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小区。
邻居们称,我们都习惯了,她一直这样,整个小区都能听见,她教训完了我们才能睡觉。
而且据了解才知道,这位妈妈并没有骂孩子,而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,但孩子就是学不会,就出现了下面的对话:
妈妈:这是小a,你整个大A干啥?啊?我跟你说话呢,你在想啥? 妈妈:做!快点做!学毛了你啊?
就这样,妈妈整整吼了孩子15分钟,邻居们听在耳里,却敢怒而不敢言。
要说这位妈妈不知道吼孩子的危害吗?我想并不是。如今我们不管是有关育儿的书籍,还是文章,或是课程,都比比皆是,要想学习太容易了。
可我们很多家长还是有这样的困惑:书也看了、课也听了,道理都懂,可遇到了问题就是控制不好情绪,尤其是看到孩子磨蹭、不好好写作业、不放下手机的时候,火蹭地一下就来了。
不知道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是否也有同感?
知道好好跟孩子说话的重要性,也知道经常吼孩子不好,每次吼完都特别后悔,但从知道到做到,好像隔着千山万水。
为什么道理都懂,可就是很难控制情绪?这可能需要我们经常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。
01.
发火之后,你对自己说了什么?
当我们吼了孩子,最常见的就是事后后悔,回想这时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说些什么?
“我总是控制不住情绪”、“我不是个好妈妈/爸爸”、“我真是个缺乏耐心的家长”、“我这脾气没救了”
这些自我评判的内心声音,会让我们陷入自责和内疚当中,感到十分无助和沮丧。
这些负面感受不仅无助于我们管理好情绪,还会让我们对做父母这件事感到困难重重。
其实,我们需要放松下来,去看到情绪的另一面。
为人父母,谁没有生过气、发过火呢?就算我这个心理学妈妈,也很难做到完全零吼叫啊。
愤怒,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。忍着、憋出内伤,这绝不是管理情绪的好方法。情绪需要一个出口,如果一直忍着,总有那么一刻会全部爆发出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
同时,父母表达愤怒,也是在给孩子一个提醒,给孩子立规矩和设边界,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不被允许的、是危险的。有时,我们甚至有必要把音量调大来告诫孩子。
父母无法做到永远和颜悦色,父母也有表达愤怒的权利,管理情绪最重要的是接纳这个情绪,允许它的发生。
即使产生了自责和内疚,这同样也是我们要去接纳的情绪。这并不是在给父母的发火找借口,而是去除掉情绪的内耗,我们才能够拥有接下来的改变和积极行动的动力。
02.
你允许孩子此刻做得不够好吗?
这句话也可以这样问:你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吗?
很多时候,父母忍不住发火,是因为看不得孩子犯错。总是觉得,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出错呢,刚才讲过一遍了怎么又错呢?于是就控制不住发火了。
演员小陶虹在《@所有人》节目中讲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:
有一次在陶虹急着要出门时,女儿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撒在了地上,杯子也摔碎了。这时,陶虹突然冲女儿咆哮:「你怎么回事啊!」
而此刻女儿被吓得一哆嗦,没有哭,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妈妈。而就在这一瞬间,陶虹看到了女儿内心的恐惧。
后来她反省,「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孩子的错误,这世界上谁能包容她呢?」
很快,有一天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。女儿又不小心摔了一杯果汁。而这次,陶虹第一反应是过去抱住了女儿,对她说:「害怕了吧?没事,没事 」孩子「哇」的一声就哭了出来。
在回忆这段往事时,陶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。她从这件领悟到:「我不想在女儿记忆中留下妈妈不允许她犯错误的印象。」
她说:「妈妈的最高职责是什么?就是给孩子安全感。她在妈妈这儿得到的,就应该是港湾,是安慰,是最好的那个拥抱。」
「所有的人,当你批评他的时候,他都会远离你。只有孩子,在你越说她的时候,她越来抱你——她给你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爱 」
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并不是故意犯错,或者故意捣乱,他们可能就是因为没有理解而不会做,或者因为不够熟练而犯了个错,这时,只需要给他们时间慢慢练习就好。
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能做到不断反思和觉察,就能够意识到我们的做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,从而及时修复关系和调整状态。
值得庆幸的是,在生活中,孩子会给我们很多机会去弥补,只是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,而不要一次次地错过。
03.
你知道自己有哪些时刻更容易发火吗?
虽然父母可以并有必要表达愤怒,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常吼叫对孩子没有伤害,由愤怒而进行的体罚、辱骂或对孩子性格的攻击更是要杜绝。更不能让吼叫成为常态,甚至影响了周围人。
“我们接纳所有的情绪,但并不是要接纳所有表达情绪的方式。”这是情绪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。
想想看,有哪些时刻特别容易让你发火?试着把它们写下来。这些时刻可能包括:
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
孩子拖拉磨蹭的时候
孩子跟父母顶嘴的时候
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的时候
孩子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
自己累了或不舒服的时候
我们可以把所有易怒的时刻写下来,这样,就会提前预知自己可能会在哪些时候容易发火,便可以提醒自己暂停一下。当然,也可以给自己写一些话来提醒自己。
就像娘娘孙俪一样,她曾给自己写过这样一段话:
当孩子有不满、愤怒、悲伤的情绪发生,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,不要说教,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,支持他,鼓励他,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
当我们给自己写出一些话来提醒自己,在遇到被孩子「惹恼」的时候,就可以更快地转念,知道孩子当下更需要的是什么。
此外,我们还要问问自己,为什么在这些时候更容易对孩子发火?
记得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,她特别难以忍受孩子把裤子弄脏,尤其是看到孩子在外面坐在台阶上时,就总是忍不住大声呵斥孩子。
可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,在其他家长眼里可能不是问题,但在自己眼里就特别受不了呢?
后来,再朋友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发现,原来在自己小时候,父母就经常因为他把衣服弄脏而批评她,每次都是很不愉快的经历,而当她成为妈妈后,便把自己的感受投射给了孩子。
因此,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:有哪些时刻是自己容易发火的,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难以忍受这些时刻,这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?
04.
你有不完美的勇气吗?
「方法很好,但臣妾就是做不到」,这句话里似乎暗含着这样一层意思:你说的这些方法很好,可我试了还是会忍不住吼孩子,我达不到那种佛系状态,还是不要尝试了吧,试了也没用。
这就像是,从A点到达目标B很难,那就干脆不出发了。
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完美主义的想法,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就达到那种母慈子孝的最佳状态,却发现根本不可能,于是就觉得要么是方法不好用,要么是自己改变不了。
所以,对于情绪管理这件事,我们首先就要拥有不完美的勇气,允许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。
要知道,那种我们理想中的完美亲子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,我们不能因为暂时做不到最好而不去开始。想想我们是如何鼓励孩子的?难,并不能阻止我们向前走。
在这里,我们需要小步前进,每天都去尝试,虽然不能一步到达目的地,但可以逐渐接近想要的状态。
接受不完美、接受做的过程中会犯错、做真实的父母,放下过往的遗憾,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,所有的这些,都需要勇气。
但即使不完美,我们也要继续成长,不断修炼自己的那颗心,做孩子的定海神针。
本文为海娇老师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知子花教育(ID:zhizihuajy),18年专注于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领域,20000+海量原创家庭教育案例,扫码关注我,了解更多教子方法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